首页

校园女王调教视频

时间:2024-05-02 23:01:51 作者:用劳动对节日送上礼赞 致敬大国重器上的劳动者! 浏览量:35899

  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生力量。童年是一个人文明素养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少年儿童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少年儿童为抓手,促使他们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者、实践者逐步成长为传播者、推动者,可以有效带动家长与同辈、联动学校和社区等。

  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不妨以亲近自然的方式开展。创造轻松的氛围,构建贴近真实生活的学习场景,才能让孩子在自然教育中更好体认和尊重生命万物。比如,有的学校探索体验式环境教育,通过开设博物系列课、四季美学等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升他们的环境保护素养。在孩子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厚植绿色理念,推动他们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将让孩子终身受益。

  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城管局、教育局等联合发起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打造垃圾分类学校教育体系,建设蒲公英校园1600多所,促进垃圾分类在校园生根发芽,并通过“结对子”方式将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推广至四川省多个地市。目前,这一试点探索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广经验。实践证明,多方携手、汇聚众力,能让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进一步走向深入,更有持续性。

  推进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要更加重视乡村地区,更好发挥乡村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殊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要看到,乡村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面向乡村少年儿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小手拉大手”,既有助于维护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也能促使农村地区更加重视绿色生产,从而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更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凝聚智慧、创新举措、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广大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素养,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定能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王晓莉(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进驻!怎么联系巡视组?哪些问题可以反映?

李小鹏介绍,2023年我国平均每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1.6亿人次,每天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超过1.5亿吨,每天有3.6亿件快件被揽收。此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运输服务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贴心”。

(聚焦博鳌)赵乐际分别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柬埔寨国王顾问团主席洪森、俄罗斯副总理奥韦尔丘克

本次展览于3月26日至5月19日在香港K11 MUSEA举行,由K11 Art Foundation及 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 Limited共同策展。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派出工作组协调指导贵州省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记者问:近日,美日澳菲在南海举行首次联合海上演习。四国防长在联合声明中宣称,此举旨在展示加强合作的“集体承诺”。另据报道,美日菲领导人近日举行三方峰会,美方称任何对菲飞机、船只或武装部队的攻击将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有评论认为,这旨在抵消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影响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证监会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瑞金质子中心开创性地探索开展儿童肿瘤质子治疗。医院方面当日透露,该名患儿在接受质子治疗后3个月随访显示颅内病灶退缩明显,尿崩等症状明显缓解。目前,该院已成功收治了3例儿童/青少年肿瘤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安全,无明显不适。医院方面表示,未来,面对国内的高负担病种,如针对儿童/青少年肿瘤,放疗质子团队将发挥开创精神,进一步推进临床适应证及医保适应证的深入探索。(完)

同江口岸时隔3年再开通赴俄气垫船运输

行动计划》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要求,全面融入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及数字宁夏建设战略布局,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牵引,以教育新基建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关键,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